Joint submission to call on the HKSAR Government to establish ambitious goals and measures to accelerate the transition of public transport and commercial vehicle fleets to zero-emission vehicles

HONG KONG, 31st December 2020 — Civic Exchange submitted to the Financial Secretary as well as several other involved Government Bureaus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upcoming Electric Vehicle Roadmap. The submission…

Reports Recommend Cross-Agency Body and Improved Rating Systems for the Building Sector to Achieve Net Zero Emissions By 2050   

PRESS RELEASE  Reports Recommend Cross–Agency Body and Improved Rating Systems for the Building Sector to Achieve Net Zero Emissions By 2050     Hong Kong, 8 December 2020 – Establishing a dedicated Cross-Agency Body and improving building rating systems is key to driving effective policy change in the building…

實測戶外搵凳食飯要幾耐?灣仔人均休憩空間細過廁格「政府特登趕人走 」

Only available in Chinese. 蘋果日報:在戶外地方找一張凳坐有幾難?政府於7月29日全日禁止餐廳堂食,導致午飯時間,不少戶外工作的「打工仔」須踎坐路邊石壆吃飯,更有人跪在地上食,市民叫苦連天,政策實行兩天後,政府終「跪低」,宣佈於7月31日起餐廳恢復日間堂食,限最多兩人一檯,而且入座率不得多於五成。但7月31日,記者於灣仔所見,仍有不少打工仔須踎在路邊食飯盒。 究竟在香港找一個有桌椅及有瓦遮頭的地方,是否真的那麼困難?記者於7月31日午飯時間在灣仔嘗試找一個公園食飯,沿着皇后大道東,先後去了大王東街休憩處、皇后大道東/汕頭街休憩處、洋紫荊園、聯發街休憩處及東美花園共五個政府轄下的休憩空間,發現當中只有大王東街休憩處有瓦遮頭,沒有地方有桌子(只有洋紫荊園有三張棋桌)。由於當天下雨,變相只有一個公園可供市民使用。 根據政府制定的《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香港人均休憩用地標準為2平方米,與一個廁格相若。思匯政策研究所於2017年的報告顯示,雖然香港人均休憩空間面積為2.7平方米,但有不少地區遠低於標準。當中旺角及灣仔的人均休憩用地,更分別只有0.6及0.7平方米,即只有三份一廁格的大小。 相比其他亞洲城市,例如東京的人均休憩空間為5.8平方米;上海人均休憩空間為7.6平方米。而新加坡人口密高於香港,但2012年,其人均休息空間達7.4平方米,約為香港的三倍。 思匯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黎文燕表示,香港市區休憩空間或缺主要原因有二:其一,歷史因素,「因為殖民地時期,政府依賴賣地搵錢,所以冇『公共空間』的意識。」導致舊區如旺角、灣仔休憩空間較少;其二,政府政策問題,黎文燕指,香港現時的休憩空間椅子比桌子多,而且椅子設計不舒服,這些設計稱作「Hostile Architecture」(不友好建築),「即係佢哋設計啲公共地方特登趕人走,包括露宿者、外傭,佢哋(政府)唔想見到呢啲人坐喺度,所以就唔畀地方人坐。」 那麼香港人又怎麼看這些休憩空間?立即去片!   記者:黃桂桂 攝影:黃智琳 2020年8月2日登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