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ivic Exchange
Hong Kong's independent public policy think tank
EN
關於我們
任務
我們的經營方式
里程碑
團隊
重要通知
年度報告
工作機會
聯繫我們
我們的工作
空氣質量
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化
綠色金融
交通運輸
城市可行性
廢物管理
水資源管理
福祉指標
管治
研究報告
網誌
新聞稿
思匯通訊
投稿
媒體報導
評論
上報
支持我們
最新活動
EN
關於我們
任務
我們的經營方式
里程碑
團隊
重要通知
年度報告
工作機會
聯繫我們
我們的工作
空氣質量
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化
綠色金融
交通運輸
城市可行性
廢物管理
水資源管理
福祉指標
管治
研究報告
網誌
新聞稿
思匯通訊
投稿
媒體報導
評論
上報
支持我們
最新活動
思匯在成立之初,密切關注香港的政制發展,對民主與管治進行了廣泛的研究。
我們的出版物提供了詳細的信息,以促進關於這一主題的重要討論。我們還通過會議和研討會鼓勵公眾參與。
過往活動
研究報告
過往活動
新聞、新聞稿、評論、媒體報道、故事、投稿、活動
(部份內容只提供英文版本)
更多
媒體報道, 評論
2 2 月 2023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灼見名家:2022年7月成為香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其中更錄得連續21個熱夜。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加劇氣候變化,使香港遭受更頻繁的極端天氣,問題迫在眉睫。 現踏入癸卯兔年,兔象徵聰穎敏
更多
意見書, 新聞稿
20 1 月 2023
思匯對2023-2024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
去年一月,思匯政策研究所(下稱「思匯」)為2023-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提出建議,側重於應對氣候變化所需採取的行動。此後氣候變化威脅更甚,科學界警告亦日趨明確,但全球應對氣候危機的措施仍然不足,
更多
媒體報道, 評論
17 11 月 2022
二十大與《施政報告》──香港能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灼見名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中上提出保護環境、促進綠色生活方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規劃、支持綠色低碳產業、保護多元生態系統,以及推進能源革命等多項願景。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按理應跟隨中央政府重
更多
媒體報道
7 11 月 2022
【經緯線】休憩用地標準落後 學者倡更新
Now新聞台:據規劃準則,香港人平均可以分配到兩平方米的休憩用地,大約是一張長椅的大小;香港的休憩用地可以有多細小、有多偏僻、有多隱蔽?面對有限的地方,又可以怎樣建造比較理想的休憩空間? 何國豪是屯門
更多
媒體報道, 新聞稿
20 10 月 2022
思匯回應2022-2023年度《施政報告》
香港,2022 年 10 月 19日——獨立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下稱思匯)歡迎行政長官在今天發表的《施政報告》,並欣賞其中訂立110項涵蓋不同政策範疇及項目的指標 ,以判斷績效及加強施政。如果政府可於
更多
意見書, 新聞稿
5 9 月 2022
思匯對2022-2023年度《施政報告》的建議
由於地理因素,香港易受日益嚴峻的氣候危機威脅,問題迫在眉睫,故思匯政策研究所(下稱「思匯」)建議行政長官於2022-2023年度《施政報告》,優先考慮加快香港減碳和增強應對氣候變遷韌性的行動。
更多
媒體報道
11 8 月 2022
企業可善用智庫提升競爭力
灼見名家:早在2014年,習近平便指出,「改革發展任務愈是艱巨繁重,愈需要強大智庫支持。」現代智庫是服務社會的研究部門,以城市為根,以專業獨立決策為舵,社會可以廣泛參與,將意念轉化為各種戰略及措施。在
更多
意見書, 新聞稿
4 7 月 2022
思匯對第六屆政府關於可持續發展政策的建議
思匯政策研究所(下稱「思匯」)祝賀李家超先生就職成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六屆行政長官。我們希望新任行政長官能把香港歷史最為悠久的獨立環境智庫思匯視為合作夥伴,支援政府與公民社會合作,為香港建設一個繁榮宜居
更多
媒體報道
27 5 月 2022
香港浸會大學舉辦網上講座 探討如何加強市民對數據運用的信心 共同參與智慧城市建設
星島日報:香港身為重視科技發展及應用的國際城市,政府及相關科創公司經常強調科技發展如何有利建設電子化的智慧城市,令市民生活更加便利。發展智慧城市意味着機構需運用資訊科技(ICT)及電子服務收集數據,在
更多
媒體報道, 意見書, 評論
18 5 月 2022
參考上海做法 創造生物柴油循環經濟
灼見名家:環境局於去年3月公布《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預告將於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以致力配合香港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然而,此文件明顯遺漏一點──為香港現有公共交通減碳
更多
媒體報道, 評論
28 4 月 2022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籲須立即大幅減少排放
獨立媒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已於第六次評估週期的首兩份報告示警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災害,並在4月4日發表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化2022:減緩氣候變化》中,表明全球氣候行動仍然未
更多
媒體報道, 評論
29 3 月 2022
聯合國最新警告 促各國須盡快制定氣候韌性政策
獨立媒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月28日發表最新報告《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和脆弱》,顯示儘管大眾努力減緩全球暖化,但氣候變遷正破壞生態系統和全球數十億人的福祉。IPCC
更多
新聞稿
24 2 月 2022
思匯回應 2022-23年度《財政預算案》
香港,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三日——獨立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下稱思匯)歡迎財政司司長在是日發表的2022-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承諾建設宜居城市,並重申香港政府邁向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決心。 思匯
更多
意見書, 新聞稿
28 1 月 2022
思匯對2022-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建議
2021年是香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年。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加劇氣候變化,影響生物多樣性,並使極端天氣事件更為頻繁,均會導致經濟損失,大眾生活更為痛苦。氣候危機迫在眉睫,故是次《財政預算案》應要加快香
更多
媒體報道, 新聞稿, 網誌
8 10 月 2021
思匯回應《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
香港,2021 年 10 月 8 日——思匯歡迎香港特區政府在今天發布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訂下中期減碳目標,決心從源頭解決碳排放問題,並努力減緩全球氣溫上升的影響,以保護香港社會、經濟和下一
更多
媒體報道, 新聞稿
6 10 月 2021
思匯回應2021《施政報告》發表
香港,二零二一年十月六日——思匯歡迎行政長官在今天發表的《施政報告》中重申政府實現碳中和的決心,以及建設宜居城市的規劃,並欣賞其作出眾多承諾,詳細回應請按下方閱讀全文。
更多
意見書, 新聞稿
3 9 月 2021
思匯對2021-2022年度《施政報告》的詳細建議
IPCC 最近發布的報告表明,氣候變化現對人類構成嚴重威脅,其影響不再局限於我們的下一代。報告指出:「除非在未來幾十年內大幅減少二氧化碳 (CO2) 和其他溫室氣體排放,否則 21 世紀全球氣溫升幅將
更多
媒體報道
29 3 月 2021
中央關注香港住房問題 港府應整治畸形樓市紓解民怨
香港商報: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3月7日接見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香港代表團時,提到香港的住房問題需要得到解決。他指出,香港的住房問題有其歷史和發展過程,「解決這一問題
更多
媒體報道
6 3 月 2021
行人篇(二):衙門太多管控失效
眾新聞 CitizenNews: 行人的規劃和管理相當頭痛,2018年8月旺角西洋菜街行人專用區關閉,爭議很大。這行人區把平日人車爭路的購物街畀曬行人,玩個飽。2000年開始,小販、街頭賣藝賣唱的人、
更多
意見書, 新聞稿
25 2 月 2021
思匯回應 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
儘管香港面對目前經濟逆境及赤字的挑戰,財政司司長仍在2021-22財政預算案中預留預算,使政府和社會各界獲得財政支援以邁向2050年零碳目標,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更宜居的綠色城市,思匯在此表示歡迎。
更多
意見書
17 2 月 2021
思匯提交意見書支持立法會通過《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
(意見書只提供英文) 思匯提交意見書給立法會議員易志明先生,全力支持立法會在2020/21立法年度結束前通過《廢物處置(都市固體廢物收費)(修訂)條例草案》。建基於污染者自付原則,推行都市固體廢物定價
更多
意見書
14 1 月 2021
思匯對2021-22年度財政預算案的建議
(只提供英文版本) Photo by Arun Raj on Unsplash
更多
意見書, 新聞稿
18 9 月 2020
思匯對行政長官 2020年施政報告的建議
2020年9月18日 — 思匯向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提出2020年施政報告的建議 思匯認同政府在應對社會爭議和COVID-19疫情的複雜挑戰中,仍致力引領香港低碳經濟的轉型的決心。低碳經濟的轉型對香港的經
更多
1 9 月 2020
《社會抗爭與環保》- 劉勵超
信報 天圓地方 – 劉勵超 《社會抗爭與環保》 2020年8月27日 過去一年多,香港受到社會抗爭、新冠肺炎,以及美國制裁接二連三的衝擊,除非決定不問世事,天生超樂觀,否則每個港人,特別是年輕人,都會
更多
評論
17 4 月 2015
SCMP: All-Round Gain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While it is important to factor in regional considerations when making pol
更多
評論
9 1 月 2015
SCMP: Means and End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When Chief Executive Leung Chun-ying said last October that Hong Kong’s po
更多
研究報告
更多
研究報告[tc]
2 3 月 2022
更多
新聞稿, 研究報告[tc]
1 12 月 2021
更多
新聞稿, 研究報告[tc]
1 12 月 2021
更多
新聞稿, 研究報告[tc]
20 4 月 2021
更多
研究報告[tc]
29 6 月 2020
更多
意見書
31 7 月 2014
更多
研究報告[tc]
1 9 月 2003
更多
Go to Top
歡迎訂閱思匯通訊
*
Name
電子郵件: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