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匯最新研究報告: 「水資源管理政策現代化
第一部分:節約用水 –邁向智能用水的香港」
思匯政策研究所建議政府制定多方面的水資源管理策略,以提升目前水資源管理的成效和應對珠三角地區水資源競爭等挑戰下,導致用水壓力增加帶來的影響。
香港,二零一九年六月六日-思匯政策研究所今天發表的《水資源管理政策現代化第一部分:節約用水 – 邁向智能用水的香港》,建議政府制定更穩建的目標節約用水、審視水費結構、設立監管機制,並定時收集及整理用水資料,改善數據過時的情況,以便提升水資源管理策略的成效。「我們肯定政府一直以來在水資源管理政策方面的工作,但我們的研究發現,有關政策不夠貫徹和完善」。思匯政策研究所主席歐陽杞浚期望,水務署檢討「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時可以檢視這個問題。
《香港水資源管理政策現代化》報告分兩部分了解香港食水在開源、節流兩方面,在人口及經濟增長,以及珠三角地區水資源競爭等挑戰下,導致用水壓力增加帶來的影響。在第一份關於香港人用水習慣的報告當中,我們向水務署提出關鍵建議,以推動消費者用水習慣的改變和加快水務署處理基礎設施不足。「香港水費已有四分一世紀沒有更新,上一次檢討是在一九九五年。當時,居住在公共房屋的平均家庭人數為3.7人,食水的生產成本約為6.45港元。 今天,根據最新的政府數據,有關人數已經下降26%至2.75人,生產成本增加了1.57倍至16.60港元。 我們敦促政府與公眾進行公開對話,了解香港如何恢復用者自付原則,以節約用水 – 我們都有責任保護的寶貴資源。」思匯政策研究所高級顧問陳琦表示。
要達致以上目標,思匯政策研究所資深學人李煜紹博士認為,香港應該從三方面入手:「我們要邁向智能用水的香港,從科技、政策和行為改變。科技是指擴闊智能水表的覆蓋範圍,實時監控用水和數據傳輸,遙距控制本地用水量;政策是指制定全面的遠景,令水費能夠充分反映生產成本;行為就是指改變社會風氣,培養大眾節約用水的意識。」
思匯提出七項政策建議:
- 更進取的2030年目標
- 水價結構重組
- 更穩健和透明的數據
- 科技
- 規管
- 節水裝置
- 教育活動和學校的參與
按此閲讀詳細報告及其他相關資料: civic-exchange.org/report/conservation-and-consumption-towards-a-water-smart-hong-kong/
關於思匯政策研究所
思匯政策研究所是一所獨立的公共政策智庫,旨在塑造一個宜居而可持續發展的香港。我們的願景是透過研究、對話及提出可行建議鼓勵社會參與,影響公共政策。思匯政策研究所自2011年起,被賓夕法尼亞大學列為世界頭五十名的環保政策智庫。
傳媒查詢
請聯絡思匯政策研究所項目經理 羅若安女士 ([email protected]‐exchange.org 或2893 02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