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二零二二年二月二十三日——獨立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下稱思匯)歡迎財政司司長在是日發表的2022-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中承諾建設宜居城市,並重申香港政府邁向2050年碳中和目標的決心。
思匯認同政府視應對疫情為香港現時首要任務,並增加保障公共衛生、穩定經濟和改善民生的預算。
然而,疫情並非香港唯一的挑戰。長遠而言,氣候變化引起的災害可能導致經濟損失,影響大眾生計,破壞城市環境。數年後我們將會走出疫情的陰霾,但及至2050年或以後,氣候危機會變得更為嚴峻。故思匯樂見財政司司長再次肯定香港在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並於《財政預算案》強調建設綠色宜居城市,但我們不應止步於此,政府可以採取更多措施。
思匯就《財政預算案》其中四個關鍵範疇提出建議,以進一步完善相關措施。請按此查閱我們對每個範疇的詳細意見:
- 交通運輸:思匯歡迎運輸署展開《交通運輸策略性研究》,但其具體措施似乎側重於推動電動車普及,而非鼓勵大眾減少高排放出行,並改變出行方式,減少依賴私家車或其他高碳交通模式,轉為使用更多公共交通工具。
- 綠色科研發展:思匯樂見政府向「策略性創科基金」和「低碳綠色科研基金」注資,此舉有助推動香港以至粵港澳大灣區減碳。然而,過往政府基金於審批資助時,往往選定個別科技範疇發展,或側重資助較易成功的項目,其結果好壞參半。思匯建議是次基金應著重於創造有利環境和消除監管限制,而非單純投資於香港既有優勢的產業。
- 綠色金融:思匯欣賞政府致力推動綠色金融投資,使香港發展成為區內的綠色金融樞紐。與此同時,政府須積極發展低碳轉型金融和制定相關監管標準,為綠色產品投資者提供適當回報,以助邁向可持續未來。
- 應對氣候變遷的適應能力和韌性:思匯歡迎政府研究海岸管理策略,為規劃和土地用途提供指引,並制訂長遠策略和防禦措施。根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預測,海平面上升將持續影響未來數個世紀,但科學界未能確認其上升速度。因此,我們建議香港需要制定透明兼容的計劃,涵蓋不同對未來海平面上升的假設,其中應納入基於自然的解決方案,以保護海岸線和低窪地區。政府應在規劃時分辨在海平面上升時易受影響的區域,作為指引去決定城市規劃,並因應海平面上升情況而減少相關地區發展。
隨著香港努力阻止疫情加劇,我們亦應採取實際行動,改善香港市民生活質素,並共同邁向碳中和。積極減碳為其中關鍵,可為社會帶來充滿希望的前景。綠色復甦可以為香港帶來經濟持續增長的動力,保持其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從而為下一代建設更潔淨宜居的城市。
有關思匯早前對2022-2023年度《財政預算案》的詳細建議,請瀏覽此連結。
傳媒查詢
請聯絡思匯政策研究所楊敬雯女士([email protected]或 2893 0213)。
(Photo by Patrick Desloge on 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