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ivic Exchange
Hong Kong's independent public policy think tank
EN
關於我們
任務
我們的經營方式
里程碑
團隊
重要通知
年度報告
工作機會
聯繫我們
我們的工作
空氣質量
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化
綠色金融
交通運輸
城市可行性
廢物管理
水資源管理
福祉指標
管治
研究報告
網誌
新聞稿
思匯通訊
投稿
媒體報導
評論
上報
支持我們
最新活動
EN
關於我們
任務
我們的經營方式
里程碑
團隊
重要通知
年度報告
工作機會
聯繫我們
我們的工作
空氣質量
生物多樣性
氣候變化
綠色金融
交通運輸
城市可行性
廢物管理
水資源管理
福祉指標
管治
研究報告
網誌
新聞稿
思匯通訊
投稿
媒體報導
評論
上報
支持我們
最新活動
媒體報導
評論意見
思匯研究員和專家撰寫的關於環境、可持續性和其他發展問題的思想領袖文章
(部份內容只提供英文版本)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2 2 月 2023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灼見名家:2022年7月成為香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其中更錄得連續21個熱夜。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加劇氣候變化,使香港遭受更頻繁的極端天氣,問題迫在眉睫。 現踏入癸卯兔年,兔象徵聰穎敏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28 12 月 2022
亂拋垃圾罰款倍增成效存疑 多管齊下始為良方
獨立媒體:港府近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表示,為更有效打擊亂拋垃圾、店舖阻街和棄置廢物等問題,建議提高《定額罰款(公眾地方潔淨及阻礙)條例》下表列罪行的定額罰款金額,如亂拋垃圾定額罰款將由1,500元加至3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1 12 月 2022
COP27雖失望仍未絕望 香港須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獨立媒體: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歷經通宵談判,終在11月20日凌晨於埃及閉幕,通過原先陷入僵局的氣候賠償協議,承諾設立「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讓發達國家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17 11 月 2022
二十大與《施政報告》──香港能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灼見名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中上提出保護環境、促進綠色生活方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規劃、支持綠色低碳產業、保護多元生態系統,以及推進能源革命等多項願景。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按理應跟隨中央政府重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30 8 月 2022
港府真正落實減廢藍圖 或更有助改善衛生問題
獨立媒體:特首李家超於上任後不久,便成立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帶領的「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藉由督導和統籌共17個政策局和部門協作,處理環境衛生事宜,並於8月12 日宣佈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衛生黑點計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5 8 月 2022
港府須與業界合作 齊為公共道路運輸減碳
橙新聞: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今年報告表明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持續上升,須於2030年前減半,才有可能把全球氣溫升幅控制在1.5°C。然而,香港政府於去年僅設立在2035年把碳排放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27 6 月 2022
堆填區飽和在即 香港應推動循環家具經濟
獨立媒體:肺炎疫情期間,在家工作突然成為新常態,讓許多人重新思考我們習以為常的辦公室工作模式是否仍然適合現代白領的需求。因應目前工作模式趨勢,有不少機構和企業翻新辦公室或縮減辦公室面積,嘗試營造更節能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31 5 月 2022
如何推動青年關注氣候變化? 請先聆聽年輕人想法
獨立媒體:在去年第26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中, 11月5日為官方青少年及兒童組織YOUNGO協辦的「青年與公衆充權日」(Youth and Public Empowerment Day)
Read more
媒體報道, 意見書, 評論
18 5 月 2022
參考上海做法 創造生物柴油循環經濟
灼見名家:環境局於去年3月公布《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預告將於2035年或以前停止新登記燃油私家車,以致力配合香港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然而,此文件明顯遺漏一點──為香港現有公共交通減碳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28 4 月 2022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報告籲須立即大幅減少排放
獨立媒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已於第六次評估週期的首兩份報告示警氣候變遷可能帶來的災害,並在4月4日發表第三工作組報告《氣候變化2022:減緩氣候變化》中,表明全球氣候行動仍然未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6 4 月 2022
水沛蜃樓——東江大旱 香港應積極面對水資源短缺問題
獨立媒體:由於東江上游降雨減少,粵港澳大灣區遭遇六十年來最嚴重的旱情。據廣東當局指出,去年降雨量比往年偏少23%,東江來水偏少七成,引致海水倒灌,而廣東全省供水缺約9億立方米,直至今年3月24日廣東進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29 3 月 2022
聯合國最新警告 促各國須盡快制定氣候韌性政策
獨立媒體: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於2月28日發表最新報告《氣候變化2022:影響、適應和脆弱》,顯示儘管大眾努力減緩全球暖化,但氣候變遷正破壞生態系統和全球數十億人的福祉。IPCC
新聞報告
報道思匯主題和活動的新聞文章,以及引述我們的領導和專家的採訪。
(部份內容只提供英文版本)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2 2 月 2023
兔躍新程萬事宜 喜迎綠色氣候行動
灼見名家:2022年7月成為香港自1884年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其中更錄得連續21個熱夜。溫室氣體排放持續增加,加劇氣候變化,使香港遭受更頻繁的極端天氣,問題迫在眉睫。 現踏入癸卯兔年,兔象徵聰穎敏
Read more
媒體報道
28 12 月 2022
巴士公司指新一代電動巴士試行運作暢順 有意見批試驗計劃失敗
無線新聞:新一代電動巴士在港試行約半年,期間曾因故障而脫班等。巴士公司形容運作暢順,但有意見批評計劃失敗,有學者認為政府缺乏統籌,阻礙新能源運輸發展。 全港首架雙層電動巴士年中起載客試運,曾試過冷氣故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28 12 月 2022
亂拋垃圾罰款倍增成效存疑 多管齊下始為良方
獨立媒體:港府近日向立法會提交文件表示,為更有效打擊亂拋垃圾、店舖阻街和棄置廢物等問題,建議提高《定額罰款(公眾地方潔淨及阻礙)條例》下表列罪行的定額罰款金額,如亂拋垃圾定額罰款將由1,500元加至3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1 12 月 2022
COP27雖失望仍未絕望 香港須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獨立媒體:第27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歷經通宵談判,終在11月20日凌晨於埃及閉幕,通過原先陷入僵局的氣候賠償協議,承諾設立「損失與損害」(Loss and Damage)基金,讓發達國家
Read more
媒體報道
24 11 月 2022
這是一場“漂綠”的氣候峯會嗎? 設立“損失與損害基金”能幫助脆弱國家應對氣候危機嗎?
歪腦:陷入能源危機。通脹亦令食品價格不斷飆升,基層生活壓力苦不堪言。另一方面,今年歐洲夏季迎來40度高温、巴基斯坦有三分一的國土被洪水淹沒、颶風伊恩在古巴西部和美國東南部造成嚴重破壞。連串事件敲起氣候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17 11 月 2022
二十大與《施政報告》──香港能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灼見名家: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二十大中上提出保護環境、促進綠色生活方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發展規劃、支持綠色低碳產業、保護多元生態系統,以及推進能源革命等多項願景。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按理應跟隨中央政府重
Read more
媒體報道
7 11 月 2022
【經緯線】休憩用地標準落後 學者倡更新
Now新聞台:據規劃準則,香港人平均可以分配到兩平方米的休憩用地,大約是一張長椅的大小;香港的休憩用地可以有多細小、有多偏僻、有多隱蔽?面對有限的地方,又可以怎樣建造比較理想的休憩空間? 何國豪是屯門
Read more
媒體報道, 新聞稿
20 10 月 2022
思匯回應2022-2023年度《施政報告》
香港,2022 年 10 月 19日——獨立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下稱思匯)歡迎行政長官在今天發表的《施政報告》,並欣賞其中訂立110項涵蓋不同政策範疇及項目的指標 ,以判斷績效及加強施政。如果政府可於
Read more
媒體報道
6 9 月 2022
科大環境研究所舉辦好空氣挑戰賽 中學生發揮創意 解決空氣污染問題
星島日報:香港科技大學(下稱科大)環境研究所舉辦「好空氣挑戰賽」,鼓勵一眾中學生以多角度、多層面探討空氣污染問題,並構思解決方案。日前,比賽進入尾聲,主辦機構舉行了頒獎典禮,展示參賽隊伍的最終成果,表
Read more
媒體報道, 評論
30 8 月 2022
港府真正落實減廢藍圖 或更有助改善衛生問題
獨立媒體:特首李家超於上任後不久,便成立由政務司副司長卓永興帶領的「地區事項統籌工作組」,藉由督導和統籌共17個政策局和部門協作,處理環境衛生事宜,並於8月12 日宣佈為期三個月的「政府打擊衛生黑點計
Read more
媒體報道
25 8 月 2022
公共交通工具轉用綠色能源 面對不少困難
Now新聞台:政府去年首次發表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目標在2050年前,完全淘汰汽油及柴油車;近月,有電動巴士及電動的士陸續投入服務,亦有機構研發新綠色能源巴士,不過有業界人士指出,香港公共交通工具要達
Read more
媒體報道
15 8 月 2022
組織指法例過時未能讓氫能巴士落地測試 促港加快發展
星島日報:思匯政策研究所行政總監姚俊業表示,全球各地都朝往公共交通工具全面電動化來發展,香港亦應趕上世界潮流,並指香港現行的法規和安全標準對氫能有很多限制,未準備好讓氫能巴士落地測試。 姚俊業在電台節
Go to Top
歡迎訂閱思匯通訊
*
Name
電子郵件:
*
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