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綠化是城市規劃不可或缺的部分,公園更是市民生活必備,香港的公共綠地佔土地總面積40%,但由於本港山地為主,可建築用地缺乏。不過在土地不足情况下,香港市區的公園數量領先全國城市,甚至媲美一省總和。惟數量多不等於空間大,論到人均面積,香港市民能享受的休憩空間不足29平方呎,相當於一個私家車車位的五分之一。
據國家統計局統計,2020年全國共有1.9萬個公園,其中廣東省有4330個,數量居各省之首,大幅拋離第二位的浙江省(圖一)。如比較內地城市,深圳則以1206個公園名列前茅,比第二的重慶多近一倍,就算北上廣三市加起來也不及深圳。作為廣東省省會城市的廣州有270個公園,不單遠少於深圳,比北京、上海甚至二線城市如杭州、昆明都不及。
廣東4330個全國之冠
不過,如果計入香港,情况就有很大分別。據香港康文署統計,截至2021年3月底,全港大型公園、公園、花園及休憩處共1674個,比深圳多470個,甚至多過內地大部分省份,僅次於廣東(圖二)。
香港的公園數量雖稱冠,但公園面積十分有限。據本港智庫「思匯政策研究所」2017年報告,以人均戶外休憩空間面積計,每個港人只有2.7平方米(折合約29呎),30呎的概念相當於租用一個普通大細的迷你倉,又或者一個私家車車位(約135呎)的五分之一(圖三)。
對比香港,內地是以公園綠化地去計算人均面積,計算準則略有不同,但可以肯定是公園面積大,人均面積自然更高,例如廣州的公園數量在四大一線城市中最少,不過人均公園綠化地面積達23.35平方米,即平均每人可享的公園空間約為251呎,只比香港納米樓稍細。就算一線城市中最差的上海,人均公園綠化地面積也有9.05平方米,即97.4呎。
除了比數量與面積,城市的公園分佈同樣重要,否則一些地區三步一小公園、五步一大公園,一些地區則鬧「公園荒」,對市民並不方便。衡量這項標準的公園分佈平均友好度,即是市區內「綜合公園、社區公園、遊園服務」覆蓋居住區的佔比之和,數值愈高代表各式公園愈能合理覆蓋居住區,市民逛公園更方便。
海口深圳公園分佈最方便市民
根據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的《2021年中國主要城市公園評估報告》,中國主要城市中,公園分佈友好度最高的是海口,雖然公園數量只有19個,但都建在居住區,因此得分較高;緊隨其後是深圳,不但公園數量遙遙領先,分佈也很平均,只是輕微低於海口,屈居第二。
原文刊於2022年5月20日《明報》。